当前位置: 首页 > 名家散文 > 正文

炊烟袅袅的年代

来源: 文学常识城 时间:2021-06-25

炊烟袅袅的年代

延绵几千年的炊烟,如今在京郊大地渐进消失了。仰望寂静的天空,勾起了童年的回忆,思绪回到那炊烟袅袅的年代。

农村生,山沟里长大的我,从记事儿起,每天有袅袅炊烟陪伴着,一天天长大成人。那个年代,家家无余粮,人人吃不饱,糠菜半年粮。但无论吃的好赖,农忙季节一日三次,冬闲时两次,家家的烟囱总会冒烟的。做饭、烧炕、取暖全靠着这烟囱。

那时的天空大多是晴朗的,在那蓝蓝的天空下,村村寨寨,家家户户房屋的炊烟,成丝的,成缕的,成卷的,轻快的,迟重的,浓灰的,淡青的,惨白的,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地上腾空中,渐渐地消隐。

下雨时,煤烟像那重甸甸的乌云,在烟囱上时起时落,一团团高悬在屋顶上,或是坠落在地上到处乱窜,不知要往哪里躲藏。

下雪时, 从房屋的烟囱里袅袅地上升着蓝烟,轻淡的影子在雪地上滑过,像在讲述着什么。遇上刮风天气,炊烟从烟囱里吐出,又被风吹得倒咽回去。灶房里烟雾弥漫,呛得全家人喘不过气,只能捂着嘴,用扇子驱赶那呛喉、迷眸的瘴雾。那时作家们的文章中,常常出现炊烟袅袅的词句,用来描写农村人气和自然景色。

为了这烟囱能冒烟,村庄附近的山坡和庄稼地里到了秋后,都变得光秃秃的,山上的柴禾根被刨光,地里的秸秆和根叶都填进那黑洞洞的灶膛。到了冬天成年男人们,半夜起来吃饭,头顶满天星辰,结伴出发,行走几十里外深山里砍柴,饿了吃点冻干粮,渴了抓一把山上的积雪,背着一背柴回家,又是一个星光璀璨的夜晚,可谓两头不见日。放下背架喝上几碗稀粥,便酣然大睡。妇女儿童在家附近或走出几里地搂树叶,去山上捡拾干牛粪,为那个灶膛和那从烟囱备下明春的食粮。

上世纪八十年代后,部分富裕家庭,抛弃七块板组成的背架,烧起了烟煤。多数农户还靠砍柴造饭取暖。近十多年来,农村经济发展很快,农民收入日益提高。多数家庭用上了煤气,只是晚上还有炊烟升起,烧热那晚睡时像饼铛,半夜冻鼻尖的炕头。

城区千家万户的煤炉,变成了没人理睬的废铁,燃气入户,炊烟告别厨间。集中燃煤供暖的丛丛大烟囱,依然挺立在城区的角落里,喷出股股浓烟。

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严重下降,雾霾常常弥天的天气形势,为了加强环境质量的保护,各级政府号召,城区煤改气,农村逐渐推行煤改电。人居环境、空气质量大大改善。不远的将来,袅袅炊烟将告别京郊大地各个角落,成为人们*的回忆。 

西安有癫痫病院吗
北京正规的癫痫医院
中医治疗癫痫的优势

热门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