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读书无用论”在这个时代早已被社会摒弃,世人皆知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、“知识改变命运”云云俗语,但这大抵是人云亦云的结果。事实上,对于读书的益处,大众缺乏一个深刻的认识,或者说切身体会到它益处的人不占主流。
我强调的所谓益处,当然不仅是物质上的利益,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熏陶。读书究竟是为了追求物质的利益,还是片面强调精神上的熏陶呢?在一个积极入世的人看来,两者兼备,缺一不可,但追求精神熏陶的成分可以大于追求利益的,反之则不行。读书完全不为生计着想,则“可能”导致生活困窘,读书也难以善始善终。注意,我所说的是可能,因为读书到一定境界之后,也许你不汲汲于功名富贵,但总有世俗之人缠上你,因为他想通过你谋求财富。这个时候除非你断然拒绝,不然纵然你视钱财如粪土,它也照样源源不断地流入你的腰包。
但如果读书完全为追求利益,或者说追求精神熏陶的成分很小,那么我们在求学过程中,就只可能绞尽脑汁地专研教科书,而不会去广泛阅读课外书。因为把教科书专研透了,就能考名校;在大学里将教科书专研透了,就能考研考博,或者说多拿几个证书,有利于今后参加工作。这样的追求并不能说是一种错误,但如果醉心于此,则确有不妥之处。
尤其是大学教科书,书上讲述的都是专业技能,它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隘。因为要适应莘莘学子的学习能力,所以也不可能编著出很高深的东西,即便高深,也只是高深的专业知识,而不能有利于我们精神境界的提高。文史类的教科书相对而言要好些。一般而言,教科书只能把人培养成一部赚钱的机器,而不能引导人正确的价值观,不能使人的觉悟得到提高。
做人当然得有所追求,不一定非得壮怀激烈风云一生,但至少不能纸醉金迷,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不能自拔,也不能仅以追求一份好工作为很终目的,而后再得过且过,玩乐一生。至于说赡养父母、抚育孩子,这都是为人子女、为人父母的义务,不能算作一种人生追求。况且,自己胸无点墨,鼠目寸光,也难以教育好孩子。我所强调的追求,是指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,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为睿智。这个睿智,是相对于自身而言,而不是强调和他人攀比。
也许你认为自己就是一凡夫俗子,将来能找到份满意的工作云云,便已是心满意足、怡然自得,不需要刻意去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。况且,我自认为基本能够洞悉世事,没有多大提升精神境界的必要。此言岂不谬哉!就像是温室里的幼苗,它也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平静,他也认为自己能够应付外界琐事,所以根本不需要历练抗恶劣天气的能力。但一旦哪天温室大棚因意外被掀开,如果没有遇到恶劣天气还好,否则它的生命必然不如野苗那般顽强与坚韧。
自认为无须提高精神境界的朋友,你们就像是温室里的幼苗,自我感觉良好,但一旦遭遇不测,你们能有勇气承受压力?你们能有智慧化解困难?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”,我们今日通过读书来提高觉悟与修为,就是为我们明日战胜灾祸做准备。当然,就算你目不识丁,愚不可及,有时候灾难照样会消失,但谁不愿意将灾难“消失得更理想化”呢?
人在低精神境界的麻痹下,往往以为觉悟这玩意儿无用,既不能带来富贵,而且还要因思考而耽误发财的机会。这种表现,就像是麻木不仁的看客一样,他不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存在错误,但一旦醒悟过来后,就庆幸地感叹脱离昔日的不堪。同样,精神境界低时,我们也许不会嘲笑自己的无知,但当我们达到一定高度之后,才会发现往日的思想是多么的幼稚蒙昧。这种感受,可意会而难以言表,相信有朋友有过切身体会。
读书诚然能让人提高精神境界,但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,而且必须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。读一天书,无甚效果;读一月书,也可能无甚效果;读一年书,你基本上就能感受到书籍的力量,精神境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。但有的人皓首穷经,也仍然是愚夫草包一个。这启示我们,怎么样读书,读什么样的书,是非常重要的。
读书在精而不在多,在悟而不在记,在掌握要旨而不在拘泥于句读。书读得再多,不精,等于浪费韶光;书中内容记得再多,不能有所领悟,等于是在干录音器的活;片段文字解释再透彻,没有弄懂文章的要旨,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,也基本上是在做无用功。当然,这不是说读书多、记、逐句理解不重要,只是强调一个轻重而已。
读书不能好高骛远,或者说读书不是用来装逼的,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书来读,而不一定非得读晦涩高深的经典名著。那样尽管显得你有水平,但耗时间长且收获甚微,迟早有露出马脚的一天。只有一步一个脚印,读一本书务求一份收获,不迷信于书本而尝试客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,才能够真正把书读好。
北京都癫痫病医院哈尔滨哪里能治癫痫癫痫病的初期症状特点